三月中旬,日本大學放榜。浮動的心情,有如此時的櫻花,幾家盛開幾家飄落。
日本大學的入學考試,和我當時的申請入學制度極為相似。(事隔15年,不知現在還是不是這樣)
首先考生得參加センター試験(似於我們入學考試中心舉辦的統一考試),時間通常訂在1月中旬左右,是個過年無法盡情撒野玩耍的鳥時間。其考科包括國語、外語、數學、理科、公民、地理歷史六科,6科下面又有一堆分支,例如:數Ⅰ、数学Ⅱ、會計、世界史、日本史、地理A、地理B、倫理、政治經濟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......等32小科。
雖說可以選擇只考部分科目,但若想擠進前面一點的學校,保險起見最好選個5科以上,也就是文/理組人至少得把自家科目都考了。
日本大學皆採各校獨立招生,在センター試験前就必須把願書(學校申請書)送出去。
詢問過幾位大學生,因為各校收取的費用不一且昂貴,(國立大學:17,000円/間;私立大學35,000円/間),所以申請的校數大約坐落於3~5間。
センター試験考完,部分學校還有第二階段的考試:面試、小論文、其他筆試等等。一般而言,同等級的學校會故意撞在同一天考,最著名的就是東大和京大,有如一場關東與關西的菁英爭奪戰。
日本受驗生(考生)的去向,隨著櫻花前線的推移,也陸陸續續塵埃落定,往年此期,打工店裡便開始注入新血,新進的高中畢業生們,談及大學的憧憬總是藏不住閃閃發亮的眼神。
有人上榜,就有另外一群人GG,於是趕緊接著準備下一回合4月的後期考試。由於各校的後期考試,著重於吸納不同領域人才,所以將篩選資格放得更寬,並大幅縮減名額,也因此競爭更為激烈,能夠被揀進去的多半都是前期考試的遺珠。
就一般人而言,二次機會說穿了反倒像是二次拒絕,要在一個月後翻轉命運有學校可讀,就得屈就往下選學校,要不只能再去預備校(補習班)蹲個一年東山再起。
日本センター試験成績的發布時間有些詭異,是待各校的錄取合格通知告一段落後,4月下旬的某天才郵寄送達。也就是考生們會先知道自己是否錄取了一橋、中央、御茶水、上智、或明治等各校,才會知道自己具體的成績如何。(不好意思,順便私心幫東大早慶以外的都內名校打個知名度)
此外,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收到成績單,若需要寄送成績單,得於報名時一併選填,報名費之外再多收800円。
認識的大學生說:不知道具體的成績不要緊啦,有沒有學校錄取才是重點。而且自己對答案也大概知道差不多是怎樣,800円就省下來吧。考大學都花這麼多錢了!
至於準備大學要花多少錢?本人很無聊的搜尋了一下,沒想到日本人果然有心,做了一個恐怖試算表,得出一個總金額折合台幣約莫10萬元的天價。本來覺得稍嫌誇大,不過定心想想,我這是犯了東京中心主義的謬誤,畢竟大學還是多半集中於關東或關西的都會區,若非當地居民,加上往返交通費和住宿費的確是會大爆炸的呀 !
留言列表